暑期档最炸裂的好莱坞恐怖片,终于来了,《凶器》。
影片,未映先爆。
由曾编剧执导口碑恐怖片《野蛮人》的扎克·克雷格完成的剧本,被各大电影公司疯抢。
最终被华纳以3800万美元制作费收入囊中。
没能竞拍到剧本的《逃出绝命镇》导演乔丹·皮尔气到解雇相关负责人。
一部中低成本恐怖片,却吸引了仿佛漫威周边大集合的王炸阵容。
“灭霸”乔什·布洛林,
《新神奇四侠》银影侠朱莉娅·加纳,
游侠索罗艾登·艾伦瑞克,以及王汉斌。
一经上映,票房大爆。
周五北美首日票房拿下1820万美元(约1.3亿人民币),超出业内预期。
预测北美首周末票房将达到4200万-4700万美元,全球首周有望冲击7700万美元,应能轻松收回3800万美元制作成本。
口碑同样不俗。烂番茄鲜度96%,MTC 79分,IMDB 7.9分。整体口碑仅次于春季档的《罪人》,是目前年度口碑第二高的恐怖电影。
这也是华纳今年继《罪人》和即将在内地上映的《死神来了6》之后,今年第3部不靠宣发全凭口碑大爆的恐怖片。
影片编剧和导演扎克·克雷格也成为好莱坞当红炸子鸡,他的下一部作品,就是已在开发中的新《生化危机》,据说《凶器》续集剧本也在构思中。
一个同一个班上除了一名孩子外,其余所有孩子在同一天晚上的同一时间神秘失踪的故事,到底为何引发好莱坞疯抢?
当内娱恐怖片还在凭大尺度,猎奇的故事设定,看得观众瞠目结舌。好莱坞年度恐怖片黑马却凭心理恐怖票房大爆?
第一时间看完了影片。观感却有些一言难尽。
这部年度恐怖片黑马,也可能是争议最大的恐怖片之一。
01 谜题
《凶器》的片名没《死神来了》那么直观。
让我总结一下影片故事:励志小学弟用稚嫩肩膀撑起一整个家,最终带领被女巫下咒的一整个班,大战美国女巫的故事。
某天深夜2:17,一个美国小镇小学班级的17名孩子同时从卧室消失,以“极限挑战,这就是命”的姿态飞机跑消失,唯独剩下了一名孩子。
社区陷入恐慌,矛头直指女教师贾斯汀(朱莉娅·加纳 饰),她被诬为“女巫”。
一名失踪孩子的父亲,对警方调查进展不满,决定亲自展开调查。
真相伴随着极具氛围感的画面步步深入,今夏纳凉特辑这就来了。
影片被争抢剧本的原因,是因为作品的设定独具匠心。电影的叙事也很有趣,整部电影,犹如一部恐怖电影版《低俗小说》,由不同人物章节展开,每个人物章节都不断揭开一些秘密,最后揭开全部真相。
影片A视角,就是17名失踪儿童所在班级的班主任——“灭霸”。
学生只剩一个,老师Justine(银影侠朱莉娅·加纳饰)被不明真相的群众集体围攻为女巫,这位校长不得不一边调查真相,一边警告女老师不要继续独自调查。
b视角,就是失踪儿童马修的父亲——阿彻,他和其他家长拼凑线索找孩子,反而意外救了女老师。
接下来,还有小镇警官的C视角, 喜欢入室盗窃的瘾君子的D视角等等。
而最终视角,则是唯一没有失踪的男孩——亚历克斯视角,很显然,他是解开整个谜团的关键。
影片就这样围绕上述ABCDEF六个角色视角展开, 故事环环相扣,不断解谜又抛出新的谜团,编织出一张悬念迭起的恐怖拼图。
看到这里,是不是看着就头皮发麻?
悬疑背后,当然就是那个令所有孩子失踪的女巫。
但很多真相, 就藏在明显的细节中,比如男孩亚历克斯在事件发生后没有父母来接,一个月里都独自拎着巨大的罐头走来走去。
如果说他是被女巫放过的,女巫为什么放过他?他的父母发生了什么?
电影不属于《死神6》那样依靠大尺度高能场景吸引观众的类型,而是慢慢酝酿诡异的压抑感,然后在关键时刻猛踩油门,让观众感受心惊肉跳的夏日历险。
虽然节奏不算快,但该有的恐怖场景都有——
女主的暗夜噩梦。
北美恐怖片近年最流行的密室元素。
角色忽然变异的恐怖大战。
主角叵测的命运等。
而这个女巫鸠占鹊巢控制孩子们和小男孩一家人的故事,也注定会迎来一个观众想象不到的结局。
02 争议
《凶器》的悬念手法,非常接近编导之前的《野蛮人》。
相似的预告片高概念设定,之前也有过不少。
尤其是那个从海报到预告不断强化的——孩童们以诡异奔跑姿态集体失踪的概念,构成了影片核心的恐怖梗。
影片从剧本被争抢,到票房口碑大获成功,当然有其道理,但口碑争议,也随之而来。
和以前一样,最好对付的永远是北美观众,而提出各种质疑的,永远是国内观众。
先说亮点。
首先,《凶器》最吸引人的地方,除了设定的新奇,还有视听恐怖。
作为一部恐怖片,影片最恐怖的画面设计,当属独特的北美住宅环境。
比如深夜无一人的社区街道中,孩子们集体深夜跑酷,路灯下留下奔跑的影子,透出静谧的恐怖。
又比如许多古老豪宅,祥和中透出的过度安静。
还有美国很多独栋房子的地下室,已经成为北美恐怖片必备元素, 观众从看到地下室的一刻起,就已经被把心提到嗓子眼。
全片许多实景拍摄的日常场景,比如加油站、破旧小卖部等,也都被导演拍出了诡异的陌生感。
还有,山姆·雷米式恐怖幽默。
除了恐怖设定,全片还透着一股山姆·雷米丧尸喜剧式的荒诞感。
影片喜剧是和恐怖氛围融为一体,比如流浪汉和警察的对手戏,会让你悬着的心放松一下,接下来又悬得更紧。
尤其影片最后二十分钟,当孩子们像丧尸一样奔跑着反杀反派女巫不说,还搞起“大型围剿现场”,
誓要把女巫大切八块,追的女巫夺命狂奔,荒诞中又透着一股巨大的黑色幽默,让观众伴随着荧幕上的血浆笑出腹肌。
说这是年度最佳喜剧段落也不为过。
此外,影片的出彩,不仅仅是导演编剧的功劳。几位主演的表现,也令人惊艳。
尤其是饰演小男孩的演员,还有被溅了一脸黑汁的“灭霸”和连滚带爬的老王,总的来说,几位主演情绪都收住了,没有廉价嘶吼,也没有做作尖叫,而是让恐惧透过表演细节渗出来。
不过,优点也就是这些了。
接下来,让我们说说影片的三大遗憾。
遗憾一,是影片没能逃过近年好莱坞大热恐怖片的虎头蛇尾。
影片搞出了一个价值3800万美元剧本的巨大噱头,把观众胃口吊高,加上出色的预告片,所有观众都期待影片结尾,编导能搞个大的。
最好能出人意料,甚至是最后再让观众被狠狠吓到。
但现在这个结局,多少让人有种不到喉的感觉。
导演把分段式的章节搞得太长,支线太多。前期的氛围营造确实不错,但聪明的观众已经能从前期铺垫中猜出结局。
毕竟孩子们都在同一时间消失,显然是被某种咒语所控制,而唯一还在的孩子父母又不在了,其实真相已经呼之欲出。
聪明的编导会故意在结尾再打破观众的猜测。可本片结尾并没有再次“出乎意料”,而是顺理成章走到结局。
有经验的观众能掐准闭眼时间,不会被任何出其不意的内容”吓”到。
看恐怖片不被吓得半死,那还有什么意思?
遗憾二,是影片缺少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大反派。
所有成功恐怖片,都有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反派。
比如绝美的贞子等,而本片女巫的震慑力只算还行,却很难给观众留下太深印象,观众甚至没看明白她整这些到底为什么,更遑论同情。
最大的遗憾,还是浪费了精彩设定。
影片设定,当然能引发很多讨论,但结局却缺少更深刻的内涵,变成了纯粹的惊悚恐怖。
用孩子消失来吸引观众,会自然让人联想起校园枪杀案、儿童拐卖之类的问题,观众会期待结尾留下回味空间。
但现在这个结局,没能拓展影片的深度和广度。
最后观众就忍不住思考,本片是否是设定大于内容。
在我看来,本片的剧本看似惊喜一般,实则堪称精妙有效,在一个经典的好莱坞恐怖类型的框架下,在128分钟牢牢锁定了观众目光。
如果这是一部普通恐怖片黑马的话,完全配得上热赞。
但问题是,它是还未上映剧本就被好莱坞争抢,众望所归的年度恐怖黑马,那现在的故事,就注定配得上所有的争议。
03 黑马
不难理解为什么影片还是能让不少人买单。
因为它与近些年不少口碑不错的恐怖片一样,在保持视觉奇观的同时,也给观众提供一个心理惊悚的绝佳设定:孩子丢了。
影片从结构、视听到节奏,都走的是传统恐怖片的路线:依靠悬念、推理、铺垫、爆发来吸引观众。
由此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影片最后能唬住北美观众,却很难征服内地观众。
因为中国大量观众已经被短视频喂成了信息密度要求极高、情绪刺激要立刻兑现的观影人群,根本受不了一部恐怖片128分钟靠一个恐怖设定撑到底。
而对于北美观众来说,影片的意义除了恐怖本身,还有家庭问题。
片中的孩子们被“精神控制”集体消失,唯一留下的孩子要独自撑起破碎的家,面对的是恐怖的姨,痴呆的父母,一大家子的嘴,要学习,还要给全家采购。
想一想,亚力克斯的经历或许才是全片最大的恐怖。
影片创造了一个令整个好莱坞侧目的设定,上一次引得整个好莱坞抢破头的恐怖片剧本,可能还是《逃出绝命镇》,再上次是《第六感》。
相比影史经典,本片最终多少有些令人泄气。
总有人说,现在的恐怖片惊喜越来越少。其实是因为,讲故事的手艺正在好莱坞渐渐失传。
但电影,尤其是不靠成本取胜的恐怖片,归根结底是需要独特的创意,更需要踏实地讲故事。
在故事巧思和悬念铺陈之间找到平衡,才能创作出真正吓人的恐怖经典。
让人遗憾的是,好莱坞明明已经有了如此有趣的设定,却还是一次次交出平庸之作。
真正的恐怖经典,应该是像《第六感》一样,经历了精密的铺陈,顺理成章的推进,出人意料的反转,观众在片刻震撼后,内心走向平静安宁的那一刻,那才是恐怖片最美妙最动人的一刻。
随着《死神来了6》《凶器》等不必靠巨额投资,也能在电影院带来纯粹观影快感的恐怖片接连大爆,北美恐怖片复兴,已是大势所趋。
但唯有重拾传统恐怖片的故事惊喜和情感深度。才不至于继续浪费这非凡、大胆的想象。
就像这部《凶器》,观众再也看不到乔丹·皮尔版的《凶器》,是否能再造《逃出绝命镇》的辉煌了。年度黑马,多少有些不够“黑”。
加杠杆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